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。走进龙里县龙山镇朵花村朵花文化大礼堂,青砖、青瓦、古铜色的木房映入眼帘。古色古香,环境清幽,
(相关资料图)
80岁的老人李正芝最喜欢到村史馆去逛逛,向年轻人尤其是现在的小朋友介绍各种老物件,“这里放着许多老物件,孩子们到这里来玩可以看到以前我们用过的生产物件,让他们知道这些是做什么用的。”
文化是魂,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振兴。近年来,龙里县以探寻“心灵的栖息地”为主题,选取龙山镇余下村、醒狮镇大岩村等5个试点村先行先试,通过突出特色、完善功能、齐抓共建、强化运用等方式打造“乡村文化礼堂”,以点带面全面激发文化礼堂效能,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载体。
规划引领,突出特色。龙里县充分利用现有闲置资源,在最大限度保留原始风貌的同时,将村史村情、村规民约、族谱家训、民俗文化、传统技艺等内容融入规划建设全过程,实现“一村一品、一堂一色”。如,湾滩河镇孔雀寨,通过改建提质公共厕所,保留原有服务功能,结合布依族特有的木制“干栏式”建筑特色及蜡染元素,将厕所转变为具有独特韵味的乡村文化礼堂。
优化布局,完善功能。按照“多中心合一、一中心多用”思路,龙里县在乡村文化礼堂内布局党群服务站、乡愁馆、劳务输出示范点、养老育幼服务站、退役军人之家、游客服务中心、图书馆及乡村影院等功能。依托大数据平台搭建综治中心,整合网格员、联户长等资源统筹抓好辖区内环境整治、基层服务、社会治安管理等事务,延伸基层社会治理触角,实现大事全网联动、小事一格解决。
整合资源,齐抓共建。龙里县坚持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村民共建原则,充分发挥乡贤、村干部引领作用,突出村民主体地位,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参与建设。整合文旅、民宗、乡村振兴等部门资源,多渠道争取乡村振兴类、旅游产业类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类等项目资金投入建设,实现项目落地有保障。截至目前,共整合资金300余万元用于乡村文化礼堂建设。
强化运用,激活效能。结合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龙里县及时搜集梳理群众普遍关切事项进堂共议,实现事在堂中议、事在堂中定。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礼堂综合性服务阵地作用,组建“文艺轻骑兵”“文化宣讲团”“萤火虫网格员”等志愿服务队伍,创新开展“山歌伴飞新思想”理论宣讲课堂、乡村观影开放日、儿童读书会、就业技能培训等活动,使农民群众乐在礼堂、玩在礼堂、学在礼堂,进一步拓宽邻里交往空间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悦
编辑 向淳
二审 梁圣
三审 刘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