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讯(通讯员 肖辉)近年来,溆浦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牢固树立“人才是第一资源”工作理念,推动乡村振兴人才扩增量、提质量、强份量,为乡村全面振兴汇聚蓬勃力量。
聚焦“扩增量”,刚柔并举拓宽“蓄水池”
精准引进一批。到湖南农业大学、武汉大学等高校开展“智汇潇湘”怀化招才引才活动,通过全职引进和柔性引才,引进紧缺急需人才150名,其中全职32人,正高职称2人、副高职称6人、博士1人。公开招录一批。坚持外招与内用相结合,公开招录公务员131名、三支一扶35人,事业单位126人。补充教师1526人、村干部招聘25人、农村医生22名、农林水特岗生10名。乡情回引一批。建立县外优秀人才信息库,举办“引老乡、回家乡、建故乡”“美丽溆浦 等您来建”活动,举办乡情人才座谈会6次,实现162名本土人才回乡、5.2亿资金回流、43个项目回迁。下派服务一批。选派144名科技特派员全覆盖服务412个村(社区);49名优秀教师到山区支教,120名城区教师送课下乡,320名省市医疗服务队到乡镇开展技术指导培训。截至目前,全县人才总数达3.79万人,增长率达到14.86%。
聚焦“提质量”,创新思路优育“活水源”
建站搭台集智。清华大学在湖南的首个市级乡村振兴工作站落地溆浦,邀请清华大学师生先后四批次34名到溆浦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,形成调研成果10项,转化运用6项。全覆盖建立25个“怀青人才驿站”,推动“怀青人才驿站+乡村振兴工作站”两站联动,高质量打造6个现场教学点。评定市级专家工作站1家,县级专家工作站7家,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专家团队打造“北斗溪科普小镇”。三方联动赋能。积极探索“政校企”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,组织企业到省内多所高职院校进行调研考察、合作磋商,共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1个、省级平台6个,市级平台33个,成功与省农协、省农业大学签定3个科技小院。产才融合聚力。紧跟产业链强化人才链,结合全县“10+2”产业链整体布局,创新“人才+项目”“人才+基地”培育新模式,开展产业技术人才培训1500余人次,培育农村实用人才7600余名、电子商务人才800余名。专业培训提效。高质量开展“溆水大讲堂”,组织121名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到厦门大学、浙江大学开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主题培训。深化雨溆两地交流合作,培育乡村振兴干部及致富带头人156名。截至目前,全县各类人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35.7%,处于全市领先水平。
聚焦“强份量”,用心用情当好“护水工”。
责任上压紧压实。成立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,建立“党委统一领导、组织部门牵头抓总、部门密切配合、社会广泛参与”的人才工作机制,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单位党建述职和绩效考核内容。地位上高看厚爱。建立县级领导干部“一对一、点对点”直接联系服务专家人才机制,为专家人才提供参谋咨询累计60余次,协调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18个。推荐8名乡土人才和优秀科技特派员为“两代表一委员”,971名产业发展带头人和致富能人充实到村“两委”干部队伍。服务上精准精细。编制《溆浦县“十四五”期间人才发展规划》,出台《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》《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实施办法》等系列文件,推行人才编制在体制、工作在企业双落户机制,每年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,规划配置人才公寓52套,开展“人才绿卡”试点,打造多层次人才发展金融支持体系。截至目前,累计投入630万元完善人才配套设施,兑现人才扶持资金688万元,发放人才专项补贴130.8万元,支持人才专项贷款2800万元。